来源:华语智库
作者:冯治中(高级政工师;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中国保安研究中心研究员)
近年来,巴基斯坦境内的俾路支恐怖势力针对我在巴利益目标实施多次恐怖活动犯罪,严重危害我国家安全尤其是在巴人员、项目和利益安全。本文就俾路支恐怖势力尤其是“俾路支解放组织”的恐怖活动犯罪概况、最新特点等展开论述,分析其犯罪原因,提出应对策略。
一、俾路支恐怖势力反华活动的新特点
俾路支恐怖势力的根源是俾路支分离主义问题。俾路支分离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意识形态,为恐怖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内因。这种分离主义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早起的俾路支民族主义运动,其极端表现形式又来源于恐怖主义。俾路支恐怖势力包括“俾路支解放阵线”(BLF)“俾路支共和军”(BRA)“俾路支解放组织”(BLA)“俾路支共和国卫队”(BRG)“俾路支解放猛虎”(BLT)“俾路支青年猛虎”(BYT)等组织。殖民时期的政治遗留问题及运用武力手段解决问题的传统思维,造成了巴基斯坦俾路支问题国际化且与恐怖主义结合紧密制度和思想基础。
俾路支解放组织(以下简称“俾解组织”)是巴基斯坦境内最活跃并且规模较大的恐怖组织之一,也是对我在巴利益威胁最大的恐怖组织,其深深扎根于俾路支省,该组织在俾路支省的军事基地超过25个,有6000多名骨干。马里(Mari)、布格提(Bugti)和孟格尔(Mangal)三大部族武装是其中坚力量,马吉德旅是“俾解组织”的敢死队及别动队,系该组织内部装备精良、训练有数且熟悉各种战法的分支,其最擅长游击战和自杀式恐怖袭击。近年来,中巴关系提质增效,特别是中巴经济走廊(CPEC)项目建设的稳步推进,不愿看到中巴友谊进一步发展的个别国家,怂恿和利用实施对中巴合作的恐怖活动,“俾解组织”为谋取更大政治利益,将损害在巴中方利益作为威胁巴方让步的政治工具,并呈现出诸多新的特点。
(一)从地缘政治背景看,美、印等域外势力支持“俾解组织”意图明显。
俾路支省位于南亚、中亚和中东的十字路口,是进入霍尔木兹海峡的通道之地,也是北印度洋的战略地区之一,470英里长的海岸线极具军事价值,巴基斯坦三个海军基地中的两个在俾路支省。对我和巴方来说,俾路支省拥有极大战略价值,而且俾路支省具有成为国际贸易中心的潜力,基于以上,俾路支历来受到美国、印度等国的关注。
近年来,中巴经济走廊(CPEC)建设极大推动了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使巴综合国力稳步提升,将对印构成持久威胁。因此,阻止CPEC项目推进、离间中巴关系已经成为印度的战略选择。巴方证据显示,印度曾长期通过其情报机构为“俾解组织”等分离势力和恐怖组织提供资金支持、武器支援和军事培训。
2018年中国驻卡拉奇领事馆恐袭事件幕后指使就是印度情报分析局,2020年,巴基斯坦外长库雷西(Shah Qureshi)与军方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印度情报人员在俾路支省组织了约700人的武装力量,向其拨款约6000万美元,计划对整个CPEC项目发动袭扰。“9·11”事件之后,美国为了获得更多塔利班组织的情报,就开始利用“俾解组织”。美国一直以来就对中国投资瓜达尔港及推进CPEC项目掣肘,联系到美国与“俾解组织”的种种过往,特别是近年来美国对“俾解组织”的模糊态度,对美国支持“俾解组织”的怀疑也并非空穴来风。
(二)从组织本身看,其恐袭意图明显,能力增强。
澳大利亚经济与和平研究所分析认为,“俾解组织”已成为全世界发展最快的恐怖组织,仅2022年其实施恐袭30起,造成233人死亡,113人受伤。在世界恐怖组织致死伤人数排第5位。犯罪手段隐蔽残忍、以针对软目标实施自杀式恐怖袭击为主要手段,甚至利用妇女、儿童作案,袭击目标不仅包括人员,更有巴政府机关、油气设施、铁路及其附属物。袭击范围也早已从省内向邻近的信德省、旁遮普省、卡拉奇扩散。
此外,俾路支各恐怖势力合作频繁,2020年7月,包括“俾解组织”的多个俾路支恐怖势力与信德省的分离恐怖主义组织举行会议,宣布成立联合阵线,制定联合策略,鼓吹要联合印度和其他区域大国阻遏中国和巴联邦政府,要针对巴基斯坦政府和中国目标发动更多的恐怖袭击。
(三)从对我在巴利益威胁看,其敌意和负面影响加剧扩散。
CPEC项目横贯了俾路支省,这是“俾解组织”和巴政府对峙的核心区域,项目为俾路支省带来大量就业机会和巨大的经济利益,但俾路支恐怖势力却认为这是在掠夺俾路支的资源和利益。俾路支分离主义恐怖势力同时认为,CPEC项目是巴基斯坦的“软肋”,对中国在巴软目标开展恐怖袭击,比袭击本国目标不仅更能吸引国际社会的注意,而且可以向巴政府施加强大压力,基于此,俾路支势力与我在巴利益矛盾很难调和,已经成为我在巴项目最现实、最直接的安全威胁。
自2004年以来,“俾解组织”为代表的恐怖组织针对中国目标的袭击已造成包括中国公民在内的20余人死亡,10余人受伤,恐怖活动严重危害中巴经济走廊项目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恐怖效应。近年来,“俾解组织”对中国项目和人员的恐袭不仅频次增加,而且由主要针对中方在巴投资工程及其工作人员扩大到中国的外交人员、教育机构人员,甚至普通民众。
(四)从发展趋势看,“俾解组织”已愈发呈现出正规化特点,同时积极采取非暴力化手段与巴政府斗争。
2024年以来,“俾解组织”多次组织数百人乃至上千人的针对巴警察和军队的袭击行动,其行为已从单纯的独狼式袭击向有组织的恐怖突袭作战转变,从不分时间的零星袭击向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特定人群开展集中攻势转变。例如, 2024年8月26日晚,俾解组织在俾路支省发动了代号为“赫罗夫”的大规模恐怖袭击。“马吉德旅”从四面八方对该地区施加压力,封锁了马克兰南部的海滨公路。多名自杀式炸弹袭击者针对博兰区域的巴基斯坦军队总部展开攻击,同时在全境伏击孤立无援的巴基斯坦士兵,使俾路支省陷入混乱之中。
随后,巴基斯坦军方承认,在俾“赫罗夫”行动中,有50人遇难,其中包括14名巴基斯坦安全部队士兵。由此,“俾解组织”已具备在俾路支地区策划实施重大行动的能力。同时“俾解组织”已建立了代号“ZIRAB”的专业情报组织(对外称情报研究与分析局),该组织由研究人员、IT专家、情报分析员、调查人员和线人组成,拥有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该组织已具备现代情报组织雏形。
此外,“俾解组织”除进行恐怖袭击和武装斗争之外,其外围组织“雅克杰蒂委员会”和“俾路支青年学生联合会”也积极采取非暴力和泛政治化的手段与巴政府斗争,这些组织的核心职责是紧盯巴基斯坦政府在俾路支省的举措,挑动群体性事件,引导事态向更大范围和泛政治化方向发展。例如,2024年7月,“雅克杰蒂委员会”召集大量民众进行静坐示威,封堵了瓜达尔港滨海大道,从而切断了俾路支省与其他省份的联系。巴基斯坦政府不得不诚恳地与该组织进行谈判,这场示威事件持续了将近半个月才基本平息。
二、我对俾路支恐怖势力的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敦促巴基斯坦政府全面加强反恐力量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鉴于巴基斯坦频发针对中国项目和人员的恐袭事件,我持续加大对巴政府的工作力度,多次要求巴政府确保中方项目和人员的安全,巴基斯坦政府也专门制定了针对中方人员的安全保卫标准化操作流程(SOP),并组建了专门保卫中巴经济走廊的特别保护部队,包括9个步兵营和6个准军事分队,共约15000人,部分省份如旁遮普省还专门成立了约7000人的特别保护警察部队,用于保护中资项目和人员。
近期,巴基斯坦政府还恢复了并强化了国家反恐局,2024年12月19日的巴基斯坦政府批准建立一个全国及省级情报融合和威胁评估中心,以改善情报合作和应对能力。该中心将作为一个跨部门合作平台,汇集联邦和省级政府、军队、安全部门等机构的信息和资源,更高效应对恐怖主义及其他安全威胁。
此外,巴基斯坦联邦最高委员会2024年11月19日召开会议,决定在巴南部俾路支地区展开全面军事行动,以打击当地日益猖獗的恐怖主义势力。会议批准了一项新的反恐计划,将在现有反恐机制框架下实施更具针对性的打击行动。巴基斯坦军政各部门将采取联合行动,加大对“俾路支解放武装”“俾路支解放阵线”“马吉德旅”和“俾路支民族自由阵线”等恐怖组织的打击力度。
(二)持续加大在巴基斯坦特别是俾路支省投资力度,努力消除恐怖活动土壤。
贫困是导致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滋生和蔓延的重要因素,极易被人利用制造和激化矛盾,危害社会稳定。消除贫困,不仅可以改善群众物质生活,也可有效抵御极端思想和恐怖主义的传播。俾路支省地广人稀,领土面积34.7万平方公里,占巴全国总面积的44%,人口却不足全国的10%。
当地气候和地质条件恶劣,仅有5%的土地为可耕种土地,85%的粮食需外部调入。当地1500万人口,有近三分之二生活在农村,第一产业占比接近50%,发展严重落后。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当地约71%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下。贫困为俾路支分离主义暴恐势力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动荡不安的安全形势又严重阻碍了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造成了难以摆脱的贫困循环。
中巴经济走廊规划不仅帮助巴基斯坦改善人民生活,缩小地区发展差距,更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和部族冲突,消减恐怖主义和极端分子滋生的土壤。商务部发布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显示,中国已连续9年成为巴基斯坦最大贸易伙伴,是巴第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二大出口目的国,同时巴也是中国重要海外工程承包市场之一。
近些年,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进程逐步推进,直接带动巴基斯坦的民生、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截至2022年底,中巴经济走廊累计为巴带来直接投资254亿美元,累计创造23.6万个就业岗位,帮助巴基斯坦新增510公里高速公路、8000兆瓦电力和886公里国家核心输电网,其中中巴经济走廊的旗舰项目瓜达尔港就位于俾路支省,中方累计投资达337亿元,瓜达尔港的建设和运营不仅极大改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还为俾路支省经济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港口的正常运营也改变了当地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实实在在提高了生活水平。
(三)推进建立合作反恐机制,不断深化反恐合作。
2005年,我国与巴基斯坦签订《中巴打击三股势力合作协定》,这是两国合作打击恐怖势力的第一份正式文件,为两国反恐合作奠定了法律基础。“友谊-2004”是中巴两国于2004年在新疆首次陆地反恐联合军演,此后中巴两国陆续开展了和平系列海上多国联合演习、友谊系列联合反恐军事演习,对恐怖势力起到了震慑。
2010年,“东突”头目阿卜杜拉哈克在巴基斯坦被击毙,这是我与巴基斯坦联合反恐机制成果的切实体现。2024年11月,中巴双方还在巴基斯坦进行了“勇士-8”反恐联合演习,检验了两军协同指挥和联合反恐作战能力。
2016年6月,巴基斯坦签署了《加入上海合作组织义务的备忘录》,正式成为上合组织一员,巴基斯坦加入上合组织之后,对上合组织的诸多声明表示认同,并承诺将在具体反恐合作中,与国际社会其他国家协调行动,此外,我国还通过合作建厂、技术转让、资金支持、教育培训等方式,帮助巴基斯坦提高安全能力。
例如,我曾与巴政府签署“伊斯兰堡安全城市”援助计划,向巴基斯坦提供总计8.5亿元的援助资金,专门用于伊斯兰堡安全防护能力的提高。虽然我与巴在构建联合反恐机制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这种合作机制形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声明、宣言和会议,多数反恐合作由政府主导,企业、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参与较少,中巴两国在引渡条约、情报共享、法律互助等方面合作不够深入,中巴之间的刑事司法互助也鲜有针对恐怖分子的情报交流和引渡。
三、针对“俾解组织”的对策建议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中巴经济走廊更是“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在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全球关注、举世瞩目。美国在阿富汗的惨痛教训已经告诉我们,如果没有安全可靠的环境,即使项目建成、投资落地,也难以真正发挥功能作用。有效应对俾路支恐怖势力,需要我们从国家战略层面切实加强在巴项目、人员安保的统筹谋划,树立安全大于一切、安全就是一切的理念,制定全面系统的反恐策略,并采取顺势而变的反恐措施,服务保障我在巴利益。
(一)彻底转变工作思路,采取更加务实和积极的手段加大对“俾解组织”等恐怖势力的治理力度。
面对逐渐猖狂的“俾解组织”恐袭活动,我应转变工作思路,更为积极参与在地反恐,甚至应当逐渐发挥主导作用,向国际社会彰显我反恐的坚定决心和意志,积极构建符合我、巴两方利益的反恐话语权、合作模式和道义优势,震慑一切针对中国的恐怖活动和恐怖组织。主动联合巴政府加强安全对话交流,进一步完善反恐合作机制,及时分享安全情报,探索开展联合反恐行动甚至联合执法。
(二)加大情报工作力度,对“俾解组织”真正做到知己知彼。
预防是反恐工作的源头治理,情报是真正有效的反恐工具,我在巴项目、人员屡次遭受恐怖袭击,造成人员伤亡,与我在巴反恐情报能力建设滞后直接相关。要开展对“俾解组织”立体式的情报工作,不仅要加大开源情报收集,更要加强在地情报和人力情报工作,同时要加强对俾路支省和和开普省(巴塔活动区域)的电子侦察,从社情民情、“重点人”生平、社会关系、生活习惯等基本情报入手,全方位构建针对巴各型恐怖组织的情报信息库。
(三)利用好市场化的安全力量,构建可靠有力的安全屏障。
据统计,巴基斯坦注册的保安公司超过700家,安保人员接近50万人。近年来,德威、先丰、中安保等一批中资保安公司也积极拓展在巴业务、在巴设立分支机构,但由于巴基斯坦安保行业准入政策的限制,中资保安公司往往规模小、市场份额低,盈利能力弱,同时巴基斯坦本地保安公司往往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装备水平落后。
我应加大对中资保安公司的扶植力度,促使巴政府在反恐和安保合作中采取更为开放、更为务实的态度和措施、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允许中方设立保安公司、或中巴联合设立市场化的安全保卫力量,多措并举确保中方项目和人员的安全。
(四)多措并举加深与巴方在反恐中的务实合作。
应建立执法机构之间定期会商对话平台机制,双方就反恐议题定期进行深入交流讨论,凝聚合作共识、推动反恐行动有效实施。切实加强双方执法合作、司法协助、资金监管,在打击网络恐怖主义、反恐怖融资、去极端化等领域真正开展务实合作,共同铲除、封堵恐怖主义传播渠道,切断恐怖分子流动通道和资金链条。与巴方在情报交流融合、线索核查、目标清除、个案合作、能力建设等领域开展实质性合作,积极为巴方提供反恐怖物资、资金和力量援助。
(五)加强与俾路支地区相关机构的教育合作和扶贫经验交流,推进中巴经济合作成果为大多数当地人共享。
从根本上看,解决“俾解组织”问题还要依靠俾路支省的经济发展,首要的是提升当地人的文化知识特别是劳动技能,加强中巴教育合作是重要路径之一。俾路支省基础教育薄弱,民众缺乏职业技能,在 CPEC 建设中因无法胜任工作而存在俾路支工人数量较少的现实,不能很好地分享CPEC建设带来的红利,助长了俾路支民众的不满情绪。
对此,我可与巴方合作在俾路支地区建立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俾路支人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开展针对俾路支省的教育扶贫试点,让俾路支省逐渐具备自我造血功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工业产业优势,改善当地民众的生产生活需求,使俾路支省民众从 CPEC 项目排斥者转变为维护者、从质疑者转变为支持者,积极根除恐怖主义威胁社会基础。